教师发展
▪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
从“职教小白”到“行业领军 ”的筑梦职教之路——徐州市优秀人才陶祥令
发布者:人事处 发布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12

陶祥令,1984年出生,博士(后),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硕士生导师(兼),曾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入选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安徽省合肥领军人才(创新型)、山西省“三晋千人”专家库专家、江苏省科协青年托举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徐州市优秀人才、徐州发明协会科技人才。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工程专业)、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评专家,徐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徐州市轨道施工安全库专家。兼任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徐州市地下空间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州市发明协会高校创业分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加拿大杜克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短期访问学者。

    一、实施背景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二维X梯度双师型”为内核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学校以“校企合作、产教互融、专兼混编”为原则,以“内培外引、德技双进”为手段,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实施“师德铸魂工程”、“教师金泉工程”、“活力激发工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涌现了一批上得课堂下得厂房的优质高水平、行业领军的教师先进典型。

    二、先进典型实施过程

学习理论原本加强师德铸魂

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标准,学校对每个党员教师开展“师德铸魂工程”,扎牢思想闸门、长抓学习理论大修身。通过系列师德讲座、党性悟身的学习,陶祥令老师切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者和践行者,言传身教下带领了一批新青年教师投身职业教育与职业实践。在其带领下,组建技能工法攻坚团队2个,发明创新社团1个,技能技法教学团队2个,其中绝大多数组员是共产党员。

畅通有序培养提升双师能力

升级“教师金泉工程”,实施“大师-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促进了一批青年教师全面快速成长。教师通过放学进修、企业实践、工匠大师带徒传技、自我提升等多渠道,提高了自身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陶祥令老师基于此培养渠道迅速成长,培养期内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西省三晋人才千人专家团成员、徐州市轨道交通行业技能评审专家,初步在行业成长为有权威、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在动力技能传授到技能教授

新教师入校入教即制定三年期短期计划和五年期中长期计划,“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企业技术服务业绩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等”多维度高职院校双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在动力,学校对接建设国内知名企业“教师工作站”和“企业研修点”,把教师成长的过程技能实践、科研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做到三年一个周期轮训,四年一个全员轮训。按照学校发展政策支持,陶祥令老师制定三年期学历提升、技术能力执业证书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目标,培养期内超量完成各项指标。目前陶祥令老师取得博士学位,获得行业认定的执业证书2项,服务企业12家,签订科研技术开发协议16项,到账科研经费120多万,带领8名青年教师形成科研团队服务企业多家。截止到现在陶祥令老师已获国家专利65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欧盟专利2件,并且绝大部门专利来源工程实际,与企业转化专利15件,到账科技成果转化费35万。陶祥令老师从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带头人转变成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从徐州市轨道交通技能人才转变为安徽省合肥创新型领军人才,真正从技能传授到技能教授的多维度角色变化。

多元多维发展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学校在院校治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育人工作中。全面引进企业、境外各类人员主体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共育人的工作格局。鼓励师资到行业兼职,充分发挥师资在行业多维度的影响力,对既有人才团队的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陶祥令老师积极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组建和改革。陶祥令老师已担任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评专家,徐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徐州市轨道施工安全库专家。任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地下空间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州市发明协会高校创业分会副会长扥职务。依托人才培养的多元多维发展,陶祥令老师参编了3部行业标准和团标的编制,为行业编制教材2部。

    三、体会与思考

1.坚持复合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加快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视角下对于高职院校或应用型本科定位要准确,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结构建设,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加快队伍建设,加快企业需求的回应度。

2.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青年骨干教师建设的首要条件。

创新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融合型师资队伍的职业评价机制,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以所授专业与相应行业动态匹配性,技术职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标准 

3.内生动力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完善高职校绩效评价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专项经费保障职称评聘体系,突破学校、企业、行业壁垒,遴选优秀的境内外专业教师、现场一线的能工巧匠合力作为,增强双师队伍内生动能。